Friday, February 26, 2010

四种早上起床不能喝的水


水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你又可知道有哪四种水是早上起床不能喝的呢?早上您喝对水了吗?
1。 久置的开水
  开水久置以后,其中含氮的有机物会不断被分解成亚硝酸盐。尤其是存放过久的开水,难免有细菌污染,此时含氮有机物分解加速,亚硝酸盐的生成也就更多。饮用这样的水后亚硝酸盐与血红蛋白结合,会影响血液的运氧功能。
  所以,在暖瓶里多日的开水、多次煮沸的残留水、放在炉灶上沸腾很久的水,其成分都已经发生变化而不能饮用了。应该喝一次烧开、不超过24小时的水。此外,瓶装、桶装的各种纯净水、矿泉水也不宜存放过久。大瓶的或桶装的纯净水、矿泉水超过3天就不应该喝了。
2。 盐水
  有人认为喝淡盐水有益于身体健康,于是晨起喝淡盐水,这种认识确是错误的。喝淡盐水有利于健康不假,这对于出汗后补充水分是必要的,可对于晨起补充水分来说非但无益,还是一个危害健康的错误做法。
   生理学的研究认为,人在整夜睡眠中未饮滴水,然而呼吸、排汗、泌尿却在进行中,这些生理活动要消耗损失许多水分。早晨起床时,血液已成浓缩状态此时如饮 一定量的白开水可很快使血液得到稀释,纠正夜间的高渗性脱水。再喝盐开水反而会加重高渗性脱水,令人备加口干。何况,早晨是人体血压升高的第一个高峰,喝 盐开水会使血压更高,危害健康。
3. 饮料
  早上起来的第一杯水最好不要喝市售的果汁、可乐、汽水、咖啡、牛奶等饮料。汽水和可乐等碳酸饮料中大都含有柠檬酸,在代谢过程中会加速钙的排泄,降低血 液中钙的含量,长期饮用会导致缺钙。而另一些饮料有利于排尿作用,清晨饮用非但不能有效补充机体缺少的水分,还会增加集体对水分的要求,反而造成体内缺 水。
  果汁、牛奶、咖啡也不宜作为清晨的第一杯饮料,因为这些物质并不能提供此时机体最需要的水分,还会使机体在缺水的状态下就让胃肠进行消化和吸收工作,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4. 自来水
   有人习惯早晨起来打开水龙头,接一杯自来水来喝,这是不对的。停用一夜的水龙头及水管中的自来水是静止的,这些水及金属管壁及水龙头金属腔室会产生水化 反应,形成金属污染水,并且自来水中残留微生物也会繁殖起来,这种水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还可能藏着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菌—军团 菌。因此,清晨拧开水龙头,最初流出的自来水是不可饮用的死水,所以有这种习惯的人请马上纠正,以免损害自己的健康。

白开水——最好的选择
白开水仍然是最好的选择。它是天然状态的水经过多层净化后 煮沸而来,水中还有钙镁等无机盐类,而水中的微生物已经被杀死。另外白开水中不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既能补充细胞水分,又能较低血液粘稠度,利 于排尿。通常饮用白开水半个小时以后,身体就会排出前一夜的代谢物。也不回影响早餐食欲。

把冰箱当成“保险箱”、“储藏箱”



在许多居民家里,冰箱几乎成了食品的“保险箱”,不管是生食还是熟食,也不管是蔬菜瓜果还是肉类蛋类,全都往冰箱里硬塞,以为只要“挤进去”就没问题了。

还有些人因为工作忙,把冰箱当成“储藏室”,周末一次性做出很多菜,放入冰箱吃一 周。还有的家庭将冰箱冷冻室里的肉类食品一放就是几个月甚至大半年,有的食品已过期半年了,而有的蔬菜上早已“白发苍 苍”。还有些合租的人群,因为不是自己独自负责,出现“三不管”现象,大家随便塞,却无人清洁管理。
可您知道吗,冰箱并不是“万能保鲜箱”,有些食物放入冰箱,反而会提前“衰老”。
  
  一般来说,双门电冰箱温度最低的是冷冻室,为零下18℃,冷藏室下面的抽屉内温度最高,为7℃,而冷藏室的温度在1℃—7℃之间。关于夏季食物的保存问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食品安全问题专家孙颖教授提出了如下建议。
  搁置一天再放入冰箱的。白菜、菠菜、芹菜、胡萝卜、桃、葡萄、苹果等适宜在0℃保存。不过,这些果蔬刚买回来时,最好不要立即放入冰箱,因为低温会抑制果蔬的酵素活动,从而使残毒无法分解。所以,以上果蔬最好在室温存放一天再放入冰箱。
  
  不宜在冰箱久存的。含水量较多的果蔬或热带水果,如番茄、黄瓜,柿子椒、荔枝等,最好保存在冷藏室的抽屉中,而且不宜久存。由于含水量较多,这些果蔬长时间冷藏后会出现变黑、变软、变味现象。
  
   室温保存。香蕉、柠檬、南瓜等的适宜储藏温度是13℃—15℃,低温储存容易使之变黑、腐烂。火腿也不宜冷藏,因为会使其中的脂肪析出,导致火腿肉结块 或松散。巧克力冷藏后表面容易结白霜,从而失去原味。面包等面食也不宜在冰箱内保存,否则会导致其支链淀粉中的直链部分慢慢缔合,从而逐渐变硬,出现“变 陈”现象。
对于最常见的水果西瓜,孙颖教授 表示,很多人习惯把西瓜切开后冷藏食用。其实,西瓜经较长时间冷藏后,瓜瓤表面会形成一层膜,从而丧失其口感,其中的水分也容易结成冰晶,食用后可能刺激 咽喉或引起牙痛等不良反应。此外,冰镇西瓜还会损伤脾胃,导致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病症。所以,西瓜最好现买现吃。如果买回来时较温热,不妨把冰箱温度调 高一些再冷藏,冷藏时间在两小时之内风味最佳。

还有很多人从超市买回来的蔬菜肉类,不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包着塑 料袋扔进了冰箱;剩余的火锅调料“张着口”和半个西红柿一起挤在冰箱一角;还有老人和儿童这两类肠胃功能较弱者吃的食品也被一股脑地打发进冰箱。而很多没 必要冷藏的食品和药品也被“雪藏”。

“嗜冷菌”威胁冰箱食品健康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冰箱里有细菌主要是因为保鲜作用有时限 性。当我们频繁开关导致冰箱内温度升高时,细菌就会继续繁殖。一些“嗜冷菌”可在0℃至-20℃的环境中生长,最常见的有耶氏菌和李斯特菌。如果吃下被污 染的食物,轻者造成腹痛、腹泻、发热,严重者甚至可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

冰箱食品分类和摆放情况混乱
冰箱的“健康状况”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无论是生活不稳定的单身、合租家庭还是稳定的居民家庭,冰箱问题都比较严重,大多数人都不清楚冰箱的健康使用方法,更严重的是很多人对冰箱的健康“漠不关心”。

希望大家不但只是在新年前为你的冰箱大扫除,更不要忘记在年后做一次大清理。

四反营养物质"偷"走你的营养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维生素A、B、C

、D、E……现代人每天吃得很讲究,明明都摄入了足够多的营养素,可是检查报告上还是缺这缺那。其实,这并非是你吃得不够营养,而很有可能是你的营养在不知不觉中被偷走了。幕后黑手就是——反营养物质。

反营养物质的概念
许多人对这个词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没听说过”。的确,这是最近才从西方流行起来的 一个新概念。所谓的反营养物质,不是天然物质,而是人们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故意添加进去的,目的是让食品颜色更漂亮、口感更诱人,但却“偷走”了我们摄取的 营养。还有一种就是环境污染物质和抗生素,比如食物中的杀虫剂、汽车尾气和粉尘中的铅、镉等重金属污染物。这些化学物质大多是反营养物质,因为它们阻止营 养素的吸收和利用,或者加速营养素的排泄流失。如果膳食中含有大量反营养物质,说明膳食质量四反营养物质"偷"走你的营养
较低。不仅营养素缺乏的危险较大,而且患心脏病、糖尿病、癌症 等疾病的危险也会加大。
四反营养物质"偷"走你的营养:
1.反式脂肪 (trans fatty acid)
反式脂肪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 能让食品保质期延长,口感更酥脆或者更柔软,一类异常的脂肪酸,会干扰体内正常的脂肪酸平衡,不仅会让脂肪堆积、皮肤变糟,还会增加心脏病、糖尿病、老年痴呆和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危险。
含反式脂肪的常见食物有:商品标签上写着含“部分氢化植物油”、“植物脂肪”、“氫化植物油"、"固體菜油"、 "酥油"、"人造酥油"等的食品;放冷后仍不会变软、口感依旧的煎炸食品;面包、奶油蛋糕等口感特别好的焙烤食品和甜食; 各种似乎含有奶的乳白色甜饮料、糖果、冷饮,特别是奶茶、奶糖、冰淇淋、雪糕和低档巧克力等。
2.磷酸和磷酸盐 (phosphate)
它们能让食品口感改善,保水性更强,但也会严重干扰钙、铁等多种矿物质的吸收,促进其排出。摄入过多磷酸盐,会增大骨质疏松和贫血的危险,对预防高血压、心脏病也同样不利。
可乐中含有大量磷酸,而且含量远远超过其他食品; 各种甜饮料和其他食品,如果有“磷酸盐”、“复合磷酸盐”等字样,都含有磷酸盐。
3.铝
铝能让膨化、煎炸食品松脆或疏松,让淀粉制品口感筋道。过多的铝妨碍多种矿物质的吸收,抑制免疫系统,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大脑组织的损伤,抑制骨骼的发育。
那些十分松脆的膨化食品和薯片,以及特别松脆可口的油条、油饼、薄脆、麻花等;口感特别筋道爽滑的粉条、粉丝等;吃起来疏松多孔、带点涩味的面点零食; 标签上写明含有“明矾”(具有鋁離子,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老人痴呆症) 等成分的食品,食用前都要注意。
4.合成色素 (Synthetic Food Colors)
*食用色素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种,天然色素主要从植物组织中提取,也包括来自动物和微生物的一些色素。人工合成色素是指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制造的有机色素。在添加色素的食品中,使用天然色素的不足20%,其余均为合成色素。
部分合成色素能与多种矿物质如锌、铬等结合形成人体难以吸收的物质,从而加剧微量元素的缺乏。有研究提示,这种状况会加重儿童的行为异常和认知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困难等。
各种颜色美丽的零食、甜点、饮料和一些包装上的原料说明当中含有“食用色素”等成分的食品都要尽量少吃。

新年减肥 大餐后绝不能做的9件事


新年大吃大喝,可不要放松了警惕,减肥期间,为了健康,

饭后9件事情一定不能做。
一、不要立刻吃水果。
水果中含有类黄铜化合物,摄入后经肠道细菌作用转化为二羟苯甲酸,而摄入的蔬菜中含有硫氰酸盐,在这两种化学物质作用下,干扰甲状腺功能,可导致非碘性甲状腺肿。
二、不要立刻喝茶。
因为茶叶中含有的单宁可与食物中蛋白和铁结合,产生不容易吸收的胶体或沉淀物质,长期下去可出现缺铁性贫血和蛋白质缺乏病。
三、不要立刻吸烟。
因为饭后胃蠕动加快,血循环增加,毛细血管扩张,促进烟中有害物质吸收,饭后吸烟,吸收烟中有害物质是平时吸烟的十多倍,各位烟民注意点健康吧。
四、不要立刻多饮水。
立刻饮水后胃内压会增加,会使胃中食物没有来得及消化就进入小肠。另外,饮水后稀释胃液,使胃液消化能力减弱,也不利于胃酸杀菌,容易造成胃肠道疾病。
五、不要立刻喝汽水。
汽水进入胃部后冲淡胃液,影响消化,降低食欲,产生二氧化碳,增加胃内压,导致急性胃扩张。
六、不要立刻吃糖。
糖容易转化为脂肪,造成肥胖。糖还能使胰岛分泌功能减退,促进糖尿病的发生。
七、不要立刻做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时,四肢血流量增加,影响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影响胃液分泌,使食物消化不好。同时饭后胃体积变大,加上运动就会造成胃下垂。
八、不要立刻看书。
饭后立刻看书会使胃肠道血液量相对减少,影响胃液分泌,时间一长,就会发生消化不良,胃胀,胃痛等症状。
九、不要立刻洗澡。
因为洗澡时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使消化道血流相对减少,影响食物消化吸收。

那究竟应该饭后多长时间才能从事上述活动呢?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糖类为1小时左右,蛋白质为2-3小时,脂肪为5-6小时,所以至少应该是饭后1小时才能从事上述活动。但也要灵活掌握。例如,有口渴感时,饭后就应喝点水,不能生搬硬套。